您好,欢迎来到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官网!

为官就要给老百姓办实事

发布日期:

张勃兴:为官就要给老百姓办实事

我在上世纪80年代,开始担任陕西省省长和省委书记主持全省工作时,曾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执政理念,就是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,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作为省上的头等大事来抓。

第一件事是努力突破经济发展中的“瓶颈”制约。当时人们都说,陕西铁路只有腰(陇海段)而没有脊梁(南北大通道);公路通车里程短,路况差,有的地方是晴行雨停;发电厂少,城乡经常停电;西安市供水十分紧张,许多市民常是半夜里起来接水储备。

面对这样严峻形势,1987年夏,省委和省政府做出决定,集中力量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,狠抓薄弱环节,尽快突破“瓶颈”制约,以便加快发展。这需要大量投资,当时,全省财政收入只有76亿元,被形容成“吃饭财政”。没有钱怎么办?只好动员各方力量筹措,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。在此基础上,中共陕西省代表会议决定,实施“兴陕工程”,其中包括:四条铁路,三条高速公路,四个大煤矿,八条光缆微波干线,西安航空港,陕南生物资源开发,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,2000万亩水浇田和2000万亩无水利设施等项目。

如何建设铁路?先要打通南北大通道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,已开工建设的西安至延安铁路被停建,修筑好的路基被农民种上了庄稼,桥梁和隧道完工后被封闭起来。我们想复工续建,可是没钱怎么办?决定向银行贷6000万元,并和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商量由他们垫支施工款8000万元,省上又凑了一些钱。用了近三年时间把它修通了,同时,我们还同中国精煤公司合作,把神木至包头的铁路也修通了。两头都通了车,只剩下神木至延安这一段,怎么办?依然决定以地方铁路形式建设,并得到铁道部的支持终于将其建成。可是,还必须修建西安至旬阳的铁路,才可以接上阳平关至安康的线路和襄渝大干线,这样火车就可以从包头直达成都和昆明,等于给国家又增添一条南北大通道。可是工程艰巨,要修建一座近20公里长穿越秦岭的隧道,于是我们与铁道部共建,在各方支援下,经过几年努力,终于把它修建起来。这样南北大通道得以贯通,陕西的“脊梁”终于挺立起来。

公路又怎么修?根据陕西地形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,决定建设“米”字型框架公路,这就是以高等级公路相连接,贯通陕南、陕北和关中,经过多年努力,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,陕西一度成为全国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之一。

办电同样也在省内集资,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,从1986年起至2000年底,累计筹得资金38.65亿元,这对加快电力建设、缓解严重缺电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应该说这是一件利省利民的大事。

西安供水紧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。20世纪80年代末,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。不少单位就打自备井,以致地下水位日益下降,部分地表出现数条大裂缝。经向国家建设部和水利部汇报,先是实施引石头河水库的水应急。后来,引黑河水大型工程也顺利完成,西安供水问题已经得到完满解决。

第二件事是加快陕北油田开发和其他能源项目建设。延长油矿始建于1905年,是中国开发最早的油田,但其规模小,年产原油只有20多万吨,加快其开发对陕西发展来说是当务之急。可是,在缺乏资金情况下,只好从政策上给以优惠,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,短短六年时间积累了近三亿元的开发资金。随后,有条件的县还陆续开始开采大油田边沿地区的贫矿。1989年秋,江泽民总书记在延安视察时,专程视察了南泥湾石油钻采公司的采油井,肯定了这种办法。到2007年末,延长油矿和各县的原油产量增加到1031万吨,加上长庆油田,年产量已近5000万吨(包括天然气折合量),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油气田。同时,我省还和中国精煤公司合作,开发了神府煤田与黄陵煤田,与石油部合作进行了靖边天然气田开发,铺设了从靖边到西安的输气管线,让部分老百姓用上了天然气。

第三件事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,探索股份制经营模式。我省国有企业多,生产门类齐全,科技力量雄厚。但是,由于经营体制不活,管理不善,经济效益很低,部分企业亏损严重。而有些民营和“三资”企业却办得很好。我们就把它们的经营机制引入20户国有企业进行试点,收效很好,及时推广其经验,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起来。从80年代末,还开始进行企业股份制试点,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,开始在全省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。

第四件事是引导民营事业兴起,发展多种经济成分。陕西经济当时发展不平衡,各种结构不合理,尤其是国有经济成分比重相对偏大,而非公有成分比重小,以致影响经济总量不能迅速壮大。1988年4月省委要提出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的要求,并从抓思想观念转变入手,教育大家不要怕被说成是搞“私有化”,要放手大胆地去发展民营经济。经过多方引导,民营经济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,改革开放初期,私营经济占全省国民经济总值仅为百分之十,而到上世纪末民营经济成分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。

如何把科研人员真正推向市场?我省率先进行了探索。20世纪80年代初,把一批科研单位改制为部分企业性单位,鼓励科技人员“下海创业”,组建民营性质的科研所。随后,大量民办科研机构应运而生,一科研成果开始转化为商品,使陕西的科研优势逐渐发挥出来。

在民办教育事业方面,陕西在全国起步最早,现在陕西民办院校已有数十所,并具有相当规模,师资队伍不断壮大,教学质量日益提高,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学生报考。

第五件事是坚持两手抓,加强精神文明建设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省内曾一度出现过一些人崇拜西方文明,思想自由化泛滥。针对这种状况,省委和各级党委加强了对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宣传,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。

1993年5月,中共陕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做出建设精神文明“八大工程”的决议,包括:教育方面的“双基工程”;文艺和出版方面的“五个一工程”;以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的“千百万工程”;社会治安方面的“净化社会环境工程”;以崇敬人文始祖、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的“黄帝陵整修工程”;陕西省图书馆建设工程;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;陕西广播电视系列设施配套工程。并明确规定这些工程作为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“龙头项目”,要像抓经济上台阶的二十项兴陕工程一样认真落实,切实收到成效。

第六件事是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。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,我们还高度关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。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。1987年省人大常委会作出《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办法》,这是全国开展环保工作由立法机关作出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。依法开展了数次重大的环境治理行动。启动了生态建设和建设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动,通过多年努力,截止20世纪90年代末,榆林地区800多万亩沙丘已有600多万亩得到了治理。延安地区则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,大搞种草植树,治理水土流失,原先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如今已变为绿油油的山峁。关中地区以治理渭河流域为重点,强化管理,大力治理环境污染,并开展绿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工作,经济建设中的几个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,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。同时,精神文明建设也相应地得到加强。

【来源: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局】

上一篇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在哪里?


下一篇: 关键时刻彰显共产党员最美风采——范淑焕